姐弟三人承接的百年老餅店:三和餅舖

三和餅舖01

地方書寫 責任編輯 李怡志 / 作 者 黃祺瑋 Dec. 2, 2021

天后宮旁的老餅店

高雄旗津是從清代就開始發展的聚落,高雄第一間媽祖廟『旗津天后宮』在這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是高雄市定古蹟,更是旗津人的信仰中心,廟內香火鼎盛,參觀的人潮絡繹不絕;每當逢年過節,祭祀神明會用的傳統糕點,當地人都會指名在天后宮附近,那個肅立大大招牌寫著創立於清光緒二十一年,至今已經百年的餅店:『三和製餅舖』。

餅舖現今由林家三姊弟繼承,大姐掌管廟前路的門市,大弟二弟則在旗津公有市場內負責製餅。每天市場內的製餅工廠七點開始製餅,門市十點開始販售,隔周休一天,有時忙起來是沒辦法休假的,尤其是中元普渡前到每年的中秋節,是必須天天工作,而這樣的生活是姐弟三人的日常。

姐弟三人的承接

問到大姐林玉娟,本來就想要繼承家業嗎?他說當然不是,求學時期念的是台南家專,是以前人家說的新娘學校,畢業後同學約去台北,從服裝設計助理開始做起,後來升為設計師,在外待了七八年,後來還因為朋友去外國讀書,跑去加拿大遊玩,待了十個月回來後,從國外回來後便留在高雄工。有天爸爸說想要收掉餅舖,在銀行業工作的大弟以及當婚紗攝影的小弟覺得很可惜,決定回來接起家業,而身為大姊也一同回來,2008年門市正式開幕後,便成為現在姐弟三人的陣容。

製餅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,夏天很熱,電爐很高溫,弟弟製餅時衣服濕了又乾、乾了又濕,有時工作多,大家難免火氣就會起來,突然接到寺廟大量訂單,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工作就會有衝突。好在一家人不計較,也一起工作到了現在。

三和餅舖02
三和餅舖04
乒乓丸的回憶

小時候在農曆六七月的時候,餅舖每天都在做乒乓丸,做這個傳統的點心的感覺就是手很燙,將蒜頭、油蔥跟花生,用糖跟麥芽下去融,將爆好的米趁熱捏圓。因為農曆六七月時,是新嫁娘第一年回娘家,有點類似放暑假,新娘從夫家回來時,父母親當然會問「嫁過去怎麼樣?」也會問「有沒有小孩?」乒乓丸是從娘家要帶夫家的還禮。

以前的乒乓丸比現在大三倍,沒有懷孕就是帶大顆回夫家,有懷孕就是一顆大、一顆小,一大一小代表有懷孕,大顆可以分給左鄰右舍吃,小顆則是代表小孩,所以自己家留著。直接吃很硬,我們要用菜刀下去剖,剖完再分吃,跟爆米香很像。食材製作好後由師傅下去分,會秤重,第一步先稍微朔型,是最燙的階段,後面就開始像輸送帶一步一步操作,最後要捏緊實,才不會散開,現在還是用人工製作。

三和餅舖03
傳統餅舖的創新

旗津以前是純樸的小漁村。小時候沒什麼娛樂,觀光客也不多,這邊有很多宮廟,神明生日會拿餅拜神,就會有宮廟像我們訂東西。阿公的時代製作的項目是一般的香餅、大餅和傳統喜餅。

姐弟開始接手後開始改良傳統的味道,例如白香餅,現在有草莓、抹茶跟黑糖的口味,外表也不再用食用色素染色。平安糕最傳統的是芝麻口味,後續不停的創新,已經研發九種味道。

餅店還在持續調整,現在假日會現做現賣的古早味海綿蛋糕,有原味、黑糖、起司、跟堅果四個味道,遊客反應很好。賣傳統漢餅,一些跟阿公阿媽生活在一起的客人比較能接受,希望傳統糕點跟日本的茶點一樣配茶,「延續下去,下一代慢慢接手」。
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