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佩雯
市場緊鄰旗津輪渡站在大關路上,早晨時分要買菜的人,要趕去輪渡站搭船摩托車車輛,轉角處的郵局前的人潮,這個路口熱鬧擁擠。過了上班時刻,這個街口又恢復平靜居民的日常。
旗津公有市場曾經因設備老舊,場內昏暗不夠明亮,排水問題及環境不夠整潔,鄰著旗后漁港會因潮汐漲潮,成為名符其實水上菜市場。旗津公有市場在111年8月獲經發局補助,改善之前令居民詬病的通風及排水不良的環境問題。但因場外市場騎乘機車的居民購買方便,己嚴重影響到場內攤商的生意,現在閒置的攤位比有營業的攤位還要多。
週一走進旗津公有菜市場更顯冷清,每週一次的公休日己是大多數菜市場攤商的默契,只有少數努力不懈的攤子,依舊點著黃色燈泡做生意。民國48年啟用至今,己超過一甲子的菜市場,曾經是旗津區零售市場中生意最好的,旗津以前有眷村的浦口市場(己拆除).烏松靠近小艇隊臨時市場,大汕頭臨時市場,中洲中興公有市場五處之多,現在有正常營運的只剩旗津及中興二處。在那經濟起飛的80年代,菜市場內的攤商23攤10家場內店舖全滿,場外還有臨時設攤的小販,菜市場口會有蹲在那裡賣丈夫魚船現流的漁獲二三攤,旗津澎湖人多,年節時會有的澎湖節慶食物-炸棗,冬至時的澎湖圓仔.七美島民的玉米粿(蘆穗粿)好不熱鬧。
大菜市口的中藥店老闆說他們家八代藥房生意,從台南新化搬來旗后開中藥店,他6歲來旗津生活,他們居住在這裡己超過60年見證市場的興衰,他說現在的生意怎能和以前比,以前每天包藥賣藥給客人,忙到都來不及吃飯,現在他和太太顧店時間多到不行,還可以有空和客人泡茶開講,閒暇無事還可以看電視打蚊,和大多數的攤商一樣過著半退休的顧店生活,他們也期待著市場生意會漸漸好轉,重回往日光景。
市場不僅提供著餵飽每個人的各式食物,更有著是現代社會中,難以體驗到迷人又濃厚的人情味,要感受人與人之間最美的互動,沒有任何地方比菜市場來得更直接,買菜送蔥送辣椒還折價去尾數,噓寒問暖閒話家常,攤商老闆還會傳授獨家私房料理食譜。期待旗津公有市場再活化,不僅明亮通風,吸引理念相仿的青年新血攤商進駐市場,打造青銀共市,傳統市場可以很潮變美變更好,找回旗津生活風格傳統市場的芬芳。